結構穩(wěn)定性是建筑整體安全最重要的控制要素之一,在設計階段就須做好多項把控,,對于穩(wěn)定性不足的結構可進行加固,,并進行抗震驗算,具體注意事項如下:
設計要素控制
1.抗震等級,、人防等級,;
2.地基處理及地基承載能力,地基基礎設計等級,;
3.原材料質量要求,;
4.雪荷載與風荷載;
5.地下水類型及標高,,基礎防水防滲漏設計,;
6.地基土質類型判定。
框剪結構設計
1.分析梁柱及剛接或鉸接的承載體系,,根據設計荷載進行審核。
2.采用現(xiàn)澆梁、柱,、樓蓋結構時建筑結構整體性能較好,,抗震能力較高;如采用預制裝配式設計,,須重點強化預制構件拼裝節(jié)點部位的質量與連接性能,,并根據抗震、防水要求進行比對,。
框架結構優(yōu)化
1. 對框架梁、柱箍筋間距進行合理優(yōu)化,,根據梁柱抗震等級的不同對箍筋加密區(qū)的最小箍筋直徑和最大箍筋間距進行分類布置,。
2. 結合材料特性,對結構基礎設計等級,、砌體結構質量控制進行審核,,結合地基土類型對結構設計的合理性進行審核。
鋼結構穩(wěn)定控制
1. 根據構件厚度和長度的比值,,設計穩(wěn)定性強的構件保證鋼構件的穩(wěn)定性及強度能達到標準。
2. 設計時對整體建筑物盡量采取對稱布置,,避免重心過于偏移,。
3. 如構件在整體結構失效前發(fā)生屈曲,則須通過鋼構件的屈曲強度增加構件整體承載力,。
結構補強加固
1.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或約束加固法時,確�,;炷翉姸鹊燃壊坏陀贑10,。
2.采用粘鋼加固法或粘貼纖維復合加固法時,混凝土強度等級應不低于C15,。
3.采用預應力加固法時,混凝土強度等級應不低于C30,。
4.懸挑結構采用植筋技術進行構件連接時,,植入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級應不低于C25。
5.砌體結構加固時,,須現(xiàn)場檢測確定被加固墻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低于M5,。
6.外加混凝土構造柱、圈梁等提高結構整體性加固措施時,,須確定砂漿強度等級不低于M5,。
結構抗震驗算
1.結合地震作用、重力代表值,、地震影響系數,、地震作用效應組合等情況,對建筑進行抗震驗算,,根據設防烈度進行審核,,同時還需審核整體建筑是否滿足原有使用功能。
2.對于僅進行抗震加固或局部改造的建筑可不進行抗震變形驗算,,如進行了加層改造,,則必須進行抗震變形驗算。
3.對于結構加固后設計使用年限不超過25年的建筑,,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可按規(guī)范規(guī)定值的0.85倍取值,。
4.加固后的結構剛度和重力代表值變化分別小于10%和5%時,可不計入地震作用變化的影響,;如改變了原有結構體系,,則必須按加固后的實際情況進行結構整體抗震復核計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