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蘭州5月8日電 (郭蓉 張婧)甘肅山丹縣文物管理局局長張勵8日接受中新網(wǎng)記者采訪透露,,山丹縣多年來通過專業(yè)加固維修,、設防護網(wǎng)、建防洪工程,、民眾自發(fā)守護等多項措施“搶救”保護漢明長城,,截至目前,明長城部分段防洪工程,、明長城二期搶險加固工程即將竣工驗收,。
山丹漢、明長城,,在山丹縣境內(nèi)綿延近200公里,,被專家譽為“露天博物館”,是目前國內(nèi)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長城,,也是中國境內(nèi)唯一“漢明長城并行存在”的古遺址,。
近日,中新網(wǎng)記者走訪了位于古絲綢之路上的這處歷史遺跡,。工作人員已采用錨桿錨固、裂隙充填注漿、土坯砌補等方法對明長城墻體遺存進行加固維修,。
山丹縣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員韓小霞介紹,,明長城隸屬于明朝時期的甘肅鎮(zhèn)管轄,分布在縣境北體68段,,長約143千米,,實存約111千米。底寬達到1米至3米,,頂寬0.1米至0.6米,,高度約0.5米至4.5米,夯層厚度約為0.16米至0.22米,。
作為目前國內(nèi)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段夯土古長城,,山丹境內(nèi)明長城充分吸取了我國自戰(zhàn)國以來尤其是秦,、漢長城修筑工藝技術之所長,堪稱是我國夯土長城建筑之精華,。長期以來,,明長城不僅受到片狀剝離、坍塌,、裂隙發(fā)育,、基礎掏蝕凹進、沖溝發(fā)育,、生物病害等自然病害,,還遭受嚴重的人為破壞,急需進行搶險加固,。
2006年漢明長城被國務院整體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,山丹縣也因此被確定為長城保護試點縣。2009年,,當?shù)爻雠_《山丹縣長城保護管理辦法》,,明確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。
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,古長城建設控制地帶現(xiàn)已完全達到規(guī)定,,左右兩側(cè)50米之內(nèi)都成為明長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。為了更好保護長城墻體防止人或牲畜靠近造成人為破壞,,一段古長城兩側(cè)沿線都已設立2.5公里長的刺鋼絲網(wǎng),。
除此之外,,當?shù)孛癖娺自發(fā)居住在古長城旁,守護長城安�,!,,F(xiàn)年47歲的唐承國就義務擔負起了村內(nèi)沿線7公里明長城保護的責任。“以前人們沒有文物保護的意識,,經(jīng)常取城墻上的土為私用,,自從長城保護條例出臺之后,人為破壞城墻的村民越來越少,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看不到在長城取土破壞的人了,。”他說。
2011年至今,,山丹縣文物局先后完成了縣境內(nèi)明長城新河段搶險保護加固工程項目,;陳戶鄉(xiāng)新河明長城防護工程;明長城新河段防洪工程,、明長城豐城堡防洪工程,、明長城山丹段(二期)搶險加固工程。
2017年,,山丹縣選取G30高速與明長城相交新河長城4段,、5段各1000米,在距離長城5米的地方安裝投光燈進行2小時的夜間投光,,對長城進行亮化,,使高速行駛?cè)藛T能夠近距離看到長城。
今年,,山丹縣還計劃對1997年在新河驛修建的長城陳列館進行重新布展,,讓過往的游客能夠近距離了解長城全貌,了解它的重要歷史意義,,提升民眾保護意識,。